第370章(2 / 2)

任长老,万万不可有这么个伤人伤己的祸端存在。端衡夹在师兄和同门之间深感头疼,最终还是端涯自己开了口

“佛言业果,道说因缘。我把他救回来是缘分,为他尽心也是情分,导邪入正更是本分。然而各位长老为门派计,确有合理之处,如此不若我等各退一步为期两年,我必治好他的疯病,教之明道理、习礼仪,持身自正,是非分明,若不然愿送他回归尘世妥帖安置,如何?”

掌门这句话,不说是金口玉言,也是驷马难追。端衡自幼跟师兄亲厚,因此隔三差五就过来帮他教导纪云舒,没想到任他嘴皮说破、耐心耗尽,也不过让其堪堪认了些字,稍不注意还要再抛诸脑后的。

端衡不能怪他,但是也难免焦虑,偏偏始作俑者淡然依旧,活生生的“皇帝不急太监急”。

也许是他这目光太逼人,端涯终于不再逗师弟,笑道:“我早就说过,云舒的情况不同于一般孩童,识文断字、讲道明理对普通人有用,于他现在这样却无异于对牛弹琴。”

端衡没好气地道:“那你说怎么办?”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与其把他关在这四角高墙下强说诗文,还不如带他出门去好生看看,眼界开了,心才会自在,哪怕是一窍不通的石头也要点化成精的。”端涯拍了拍他的肩膀,“这段时间颇为安稳,左右事不宜迟,我这便带他动身了,劳烦师弟替我转告各位长老。”

他袖子一挥进了门,片刻后就背起行囊带着那小孩儿出门下山,端衡木在原地愣了半晌才回过神来,多年装出来的养气功夫都丧了道行,跳脚道:“你给我回来!”

这一下声震云霄,怕是大半个忘尘峰都听了个真切,已经走到半山腰的端涯闻言驻足,听得师弟中气十足甚是欣慰,这才对站在路边的端仪师太比了个手势,后者欲言又止,最终还是摇头放了行。

纪云舒脑子不好,自然也不会说话,只知道牵着他的手一刻也不放,连路边草丛窜过一只野兔都能叫他浑身紧绷。然而无论白日或夜里被惊动多少次,端涯总是不恼怒也不觉烦躁,先把弄出东西的野物赶跑,再拿野花野果之类的玩意儿温声哄他,如此走走停停,从春分至小暑,总算是到了问禅山。

(二)

太上宫避世,无相寺却入世,一佛一道本该是相敬殊途,然而端涯与色空并称“东道西佛”,两人几度携手行事,又私交极好,就连无相寺的知客僧和扫地僧都不会因他上门而见怪,只是难免去打量他牵着的小孩。

寻常孩童初入这里,难免左顾右盼满脸好奇,可是纪云舒只死死抓着端涯的手,恨不得把自己整个人都藏在他袍袖下。

端涯请一位小沙弥向色见方丈送去自己新作的一卷书稿,然后打听了色空所在,便带着纪清晏往藏经楼去了。

色空正伏案在竹简上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比起笔墨纸砚,他更喜欢用刻刀在竹片上一撇一捺地留痕,其字迹清晰流畅,入木深浅得当,较之旁人手书也不逊色。见端涯推门而入,他放下刻刀起身来迎,合掌笑道:“阿弥陀佛,道长别来无恙?”

向来温和待人的端涯却寒了脸,他见此间无人,便反手关上大门,也不吭声应话,径自带着纪云舒在桌案旁坐下。

小孩子的精神头来得快去得也快,这一路爬山他已经有些乏了,此时枕着端涯的膝头形貌恹恹。色空被无端甩了冷脸也不生气,他为两人倒了温水,然后坐在他们对面,温声问道:“这位小施主倒是生面孔,是道长新收的弟子吗?”

端涯默了片刻,轻抚纪云舒的头发,道:“不错,他随我俗家姓纪,名云舒,是贫道于去年岁末从西南一处溪谷中捡到的。”

“道长仁心,也是小施主的造化。”色空端详着纪云舒的形貌体态,斟酌片刻后指了指自己的脑袋,“贫僧观小施主神色有异,是否于此处患有伤病?”

端涯颔首:“这正是贫道带他来见大师的原因。”

“且容贫僧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