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书翻开,里面图文并茂。
这小人书做得很精致,但真要说多么出奇,并没有。
可洪永祥,就是看得停不下来,等看完,他有些惊奇:“阿旭,你二姐这白话写得真不错,句读也用得极好!”
这书里的字并不多,但意思简洁明了,非常适合孩子看,那画也画得极好。
他家孩子能做出这么一本书,当真了不得!
作者有话说:
9.22入v,晚上九点左右更~
说一下当时报纸连载的小说的情况~因为当时武侠四大宗师都没出生,武侠小说很多都是《七侠五义》这样的,然后七侠五义是流传到现在的优秀作品,清末民初绝大多数在报纸上连载的作品并没有流传下来。
感兴趣的可以百度搜一下《七侠五义》的原著看一下。
女主写的白话的武侠小说,用词大概就是金庸先生写的武侠小说这样的。
然后当时在报纸上刊登小说,读者喜欢,愿意买账,稿费就高。民国最赚钱的作者张恨水,在报纸连载小说,千字收入十几元,他写的《金粉世家》版税收入高达14万大洋(当时鲁迅先生写文章,千字稿费5-8元)。
****
对了四大名著是白话小说,带一点很浅的文言,《七侠五义》是半白话半文言。
文言小说的话,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属于文言小说。贴一小段大家看一看:
邑有王生,行七,故家子。少慕道,闻劳山多仙人,负笈往游。登一顶,有观宇,甚幽。一道士坐蒲团上,素发垂领,而神观爽迈。叩而与语,理甚玄妙。请师之,道士曰:“恐娇惰不能作苦。”答言:“能之。”其门人甚众,薄暮毕集,王俱与稽首,遂留观中。
第85章 要房租[VIP]
民国的上海, 聚集着无数文人,这里的年轻人,更容易接触到新思想新文化。
洪永祥在清末, 就去了新式学堂读书,这些年身为一个记者,更是接触到了很多新思想。
他是一个提倡新文化的新式文人, 他所在的报纸,也一直致力于推广白话,
他们刊登的政论文章和各种新闻,都用白话书写,力求在读出来后,“工商妇女幼稚”皆能听懂。
他们在报纸上,还一直呼吁要加强国民教育,只让人听懂是不够的,所有人都能“通文字”, 才是包括洪永祥在内很多人的目标。
这很难, 但他们一直在努力。
也因此,洪永祥很重视家中晚辈的教育, 洪旭的大姐二姐, 都在他的要求下,进入县城由女子办的私塾读书认字。
发现洪旭二姐洪玥喜欢看书, 他更是时不时带点书给她,并鼓励她每日阅读报纸。
现在,看到洪玥画出一本小人书, 洪永祥欣喜不已。
虽说这是从《西游记》里, 寻了一段简写出来的故事,但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女能做到这一步, 已经非常难得。
这小人书,还让洪永祥想到了另一件事。
自进入民国,上海的学校,便如雨后春笋一般飞快冒出,其中小学是最多的。
现在,上海县城很多普通人家,都会让孩子去读小学,至少读完初小。
毕竟读初小,一学期学费不过几个银元,即便加上购买纸笔,花费也不算多,很多家庭都可以负担。
见小学生越来越多,洪永祥认识的一个印刷社的编辑,便打算做一些供稚子阅读的书册,帮助那些读小学,尤其是读初小的人认字。
眼前这小人书,正好合适!
他全篇看下来,没有一个生僻字,语句之间,还学外国标点加了句读,非常好读。
这书,完全可以出版。
洪永祥爱不释手。
洪旭这时开口:“小叔,那白话文不是二姐写的,是桑姐姐写的。”
“桑姐姐?”洪永祥好奇。
洪掌柜得到小儿子回来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