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回应了。”
“回应什么了?”
“‘他看上去过得不错,我很不爽’。”
柯屿笑死。
虽然《再见,安吉拉》是唯一入围主竞赛的剧组,但“一种关注”单元也有新人闯入,栗山今年没作品,但担任了主竞赛的评委,之前综艺中合作过的大花于望则是“一种关注”单元的评委,另外,戛纳今年赞助商的代言人也循例走了红毯,还有不少男女明星以品牌邀请的身份出席了开幕式。
现场远不如红毯图来得那么有秩序,外围的商务车一辆接着一辆,将全世界的电影人输送到这里,迎接电影界最高规格的欢呼、瞩目以及粉丝疯狂的哭泣,两旁摄影区闪光灯和快门声交织一片,几乎能将人晃出重影。
栗山和于望都未在红毯多做停留,很低调,进卢米埃尔电影宫后才算松了口气,“这一届商陆入围,你又是评审,戛纳是不是准备好给我们华语电影第二部金棕榈了?”
于望虽然是调侃,但不乏真心,国内许多媒体也是如此揣摩的。
栗山是很谨慎的性格,只是笑了笑,没做回应。
“还有一个信号,”于望看着主竞赛单元的海报,“戛纳已经多少年没让开幕影片入围主竞赛了?至少六七年了吧?这次给出的待遇真的让我很有信心。”
栗山沉吟一瞬:“事情揭晓前,不需要思虑过多。你忘了,这次评审团主席曾经对中国电影下过什么论断?他的偏见不好消除,人也固执。”
作为艺术电影最高殿堂,戛纳的宗旨只有一个:艺术至上。但是数年来,开幕式影片的选择越来越看重商业片的声势与影响,其中不乏一些被媒体痛批的烂片,以至于开幕电影成了一个诅咒:被选上开幕的,就入围不了主竞赛。
《再见,安吉拉》是戛纳时隔7年后,开幕电影再度入围主竞赛。
至于栗山所说的“偏见”,倒不止于本届评审团主席。戛纳艺术总监弗雷莫也曾直言过,“中国电影太过商业化”,自然难以获得亮眼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