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鸿之前大概是在观察学生们的秉性,发现没人看着便有人不好好读书的毛病之后,让大盛帮忙组织一下那些自愿自觉参加的人,依然按照大小班来分,聚在一起每日读诵背诵,互相检查,若是有不愿意参加的也就算了。
秋叔一听大喜过望,没想到停摆的读书班有要再次启动的意思,虽然没有先生了,但总归又有个聚着读书的地方了。
把事情说完了,东西也全都装上了车,几人坐上驴车,开始向着县府出发。
邻里看着他们逐渐远去消失在村道上的背影,说不难受是假的。
“咋这么快就在县府扎根了,还把二婶子接了过去,早知道这样,当初我也和他好了,不就是做饭吗……”
“他们这一下就去县府里享福了,可就剩咱们在村子里了。”
“可别这么说,他和沈鸿不定在县府里过的什么日子呢,你想想,县府又不比咱们乡下,吃的都是自己地里种的,一年到头花不着什么钱,他们去了可得处处花钱,连吃颗白菜都要花钱买。”
“天呐?那大白菜满地都是,花这冤枉钱?”
“就是,指不定日子多辛苦呢,不然你说他还和那些学生家长笼络关系做什么?不就是想着他们能继续帮他家打理田地,到了秋收好给他们送粮食去吗,县府是真的挣钱,但县府也是真的花钱啊。”
“那还真是,成了县府人过得也不快活,也就表面风光,还不如咱们在村子里呢。”
他们一番议论,心里舒坦了许多,想着什么时候去县府的时候看看林飘和沈鸿在县府的新家,瞧瞧他们到底过的什么日子,看他们在村子里还怎么风光。
他们各有盘算,林飘和二婶子已经在小驴车上剥起了花生米。
二婶子笑声爽朗,拍了拍手边的铁炉子:“你不知道,现在铁匠给这个东西取了个名字叫秀才炉,说是你亲自想出来的样式,有它家里能出秀才,在村子里卖得可好了。”
“是吗?向前不是都还说我这个炉子费料子一个个都不稀罕的吗,我当时都懒得和他们多说,就想着反正我们自己用,我们自己知道好使就成。”
“就是,后来放在我那边的那个,不知道多少人来的时候见着了都说喜欢。”
“对了二婶子。”林飘和她说起娟儿娘嘱托给他的事情:“我想着这事挺好的,不止是娟儿,要是别的孩子不适合读书,要往县府去学学别的手艺,咱们要是熟门熟路了,都可以帮着牵牵线。”
林飘一边说不适合读书,一边暗暗踢了二柱一脚,二柱立马反应过来:“对啊娘,给我在县府找门手艺学学吧,我看那练武场就很不错,我去练武场还包吃住呢。”
二婶子没听出二柱内心深深的渴望,而是看向二柱:“二柱啊,你不要怕读书花钱,这都是该花的钱,花了又怎么了?去了县府娘自然会想法子挣!”
“娘……读不出来这不是浪费钱吗?”
“你都还没读上个几年,怎么知道读不出来!除非你不想读!”
二柱哪里还敢吭声,缩回角落去了。
林飘捂住了脸,没想到自己安慰二婶子的话疗效这么厉害,林飘指缝的余光看了看旁边的健壮少年,二柱,是我对不起你,你再多读两年书吧,反正多背点书在这个世界也不算什么损失。
他们三人坐在驴车上,一路晃晃悠悠的进了牵牛巷,路上卖混沌的老板娘见着他和另外两个陌生人笑了笑。
“林飘,你家亲戚啊?”
“对,我二婶和我二婶的儿子,之后要和我们一起住。”
“哦,那还挺好,挺热闹的呀。”卖馄饨的老板娘是个温温柔柔的女子,头发浓密,眼睛大,颇清秀的长相,看着也不显老,一点都看不出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
驴车向里面晃悠,二婶子和二柱看着四周,只觉得新鲜,等到了家门口,大门正开着的,林飘跳下驴车往里一看,沈鸿正在院子里洒扫,把扫出的灰尘都拢在了院子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