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1 / 2)

实在是这点子银钱,她舍不得花。

从辽安城到西家屯的路程并不远。出了城门是条笔直的官道,说是官道,其实就是一条宽些的黄土路。人马车畜走得多了,路面凹凸不平,有不少的坑坑洼洼。

虞薇念想着事,不曾注意注意脚下,一脚踩到浅坑里,一个踉跄摔倒在地。

此时路上已有不少行人,虞薇念身后的妇人见状连忙跑了过来,伸手去扶人:“大妹子,可摔着哪了?”

“没,没摔着哪。谢谢嫂子了。”

借着妇人手臂的力,虞薇念爬起来,淡定的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半点不觉得丢人。

“客气啥?没摔着就好。”

“大妹子哪个村的,我瞧着面生。”

“西家屯的!”

一说西家屯,妇人就明白为何这女子瞧着面生,“难怪,我说怎么没见过你!”

见虞薇念不甚理解,妇人主动解释道:“咱们辽安地界大,人口却是比不得别的县。每到赶集庙会,或是进城卖货,户户都是全家出动。所以周边的村子里,不说叫得出名儿,总归是打过几次照面的。”

“刚一看大妹子面生,生得又好看,不太像我们这儿的人,我还寻思着是哪个地方来走亲戚的呢。”

妇人说着,又问起虞薇念关内的风土人情。

虞薇念知无不答。

妇人啧啧咂舌,心道同是大梁子民,饮食与习俗上的差异竟如此之大。

一路上,虞薇念与妇人同行,聊得倒是畅快。临分别前,妇人告诉虞薇念她叫沈凤琴,住在红坝村。又说两村隔得不远,让虞薇念得了空去她们村串门。

第35章

“阿念这种的是啥,我咋没见过?”

秦五婶挎着篮子,从虞家的菜地经过,看见朝天的碧绿色菜果好奇,忍不住问了一嘴。

“这个啊,叫朝天椒。调味用得,辣的很!”

看着长势喜人的朝天椒,虞薇念也是欣喜不已。

他们落户辽安时已是四月份,若是在关内,早过了育夏季菜的时候。但东北开春晚,入夏也晚,她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种了一些。

没想到还真叫她种成了,长得也好。

虞薇念摘了几根朝天椒递给秦五婶:“婶子炒菜时可以切上一点朝天椒一起,不过若是不能吃辣可要少放些,这东西可是辣得很。”

说到辣,秦五婶的印象还停留在生姜,茱萸籽和山葵根的辛辣。再看看手中的朝天椒,寻思着这东西能辣得哪里去。想着估摸着是关内人吃不得,阿念才会那般嘱咐她。

想罢,捻起一根朝天椒在袖子上擦了擦。“卡擦”咬了一大口。

“呸……呸呸!”

还未来得及嚼得朝天椒被秦五婶吐了出来,一张脸拧在一起,伸着舌头含糊不清的道:“哎呀妈呀,这小玩意儿还真能辣死人!”

秦五婶的模样看得虞薇念想笑又不敢笑,强忍着道:“这还不是最辣的,再过上大半个月变红了,那个时候才是最辣的!”

“这玩意儿好。要是冬日里炖菜时放上一些,还能暖身子。就是不知能不能放到那个时候。”

“能!这东西跟木耳一样,能晒干了存起来。放个一年半载不成问题。”

秦五婶舌头上的灼痛感终于消散了一些,说话也清晰了些:“那感情好,到时候我可得厚着脸皮跟阿念讨一些。”

“婶子说得哪里话,您不开口我也要给你送些。自从住到西家屯,我可没少沾您的光。”

“什么沾不沾光的,行了,阿念你忙着,我得回去给你五叔做饭了!”

“成!”

送走了秦五婶,虞薇念又摘了些豆角和几根茄子,才挎着满满一大篮子菜回家。

无他,实在是菜摘得少了不够吃。

上个月村里的汉子跟秦五秦六去了一趟霭江,捞了不少的大马哈鱼。

得助于谢惟安,虞家虽没人跟着去,还是分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