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军入学,能帮的地方,晓雪父亲都不遗余力地帮助老家的乡亲。因为他参军入伍离开家乡后,他爷爷奶奶还有伯父伯母一家,死于战乱,是老家的父老乡亲帮忙安葬。
说他愚孝也好,说他重感情也好。如果对故土的乡亲父老的苦难视而不见,他真的做不到。
晓雪妈妈也是一个很开明的女人,只要那些人没有影响到她和女儿的正常生活,丈夫把钱补贴出去,她也无所谓。大不了,带着女儿吃单位食堂。
然而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在晓雪十五岁那年戛然而止,父母因为救人牺牲。
父亲的葬礼上,晓雪却没看到当年被父亲资助过的人。
后来是晓雪的小姨,也就是耿小磊的妈妈把她带到陵城。
火车上,装睡的晓雪听到小姨和小姨父吐槽:“那些忘恩负义的东西!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居然冒出来要分遗产!遗产个屁!这些年,姐夫不仅把自己所有的工资资助老家人,我姐的工资也没剩几毛钱。得了好处的那些人居然都没去烧柱香,说什么横死的人,不吉利。去他妈的!”
姨夫安慰说:“你别生气了,犯不着。以后咱们好好抚养晓雪,告慰姐姐姐夫的在天之灵。”
黄晓雪从国外回来之后,最开始,很多人都嘲笑她居然在国外混不下去。回国后,也没在部委单位工作,甚至都没在国企,而是去了私人公司上班,大家都觉得她没出息。
甚至有些家里有适龄男青年的家庭,都故意躲着耿妈妈,生怕她把没出息的外甥女介绍给自己的宝贝儿子。
然而只过了半年时间,大家突然发现,黄晓雪根本不是他们想象中的那样,混不下去才去给私人老板打工。
据说她一个月工资就是别人一家子一年的工资。
不仅如此,小轿车开上了,大哥大用上了。
有钱又没有管束的长辈,听说她还自己买下了一套小洋房,可想而知她的银行存款肯定不少。
于是,当年那些隐身的人,纷纷冒出来。
其中就属眼前这位大妈最积极。
晓雪对她还是有印象的,她的丈夫和晓雪父亲是来自一个镇上的人。两人几乎是同一时间入伍,虽然对方的年纪大,但是晓雪父亲军功更加卓著,职位也比对方高不少。
和平年代,他们也在一个大区单位工作。
晓雪后来怀疑,老家人一波一波地来他们家里,而不去这位大妈家里,肯定也有大妈的推波助澜。
消失很多年的大妈,原来也因为丈夫的工作调动来了陵城。
以前从来没有出现的人,现在热情得不得了。完美阐述了那句话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
而且这大妈有几次都暗示黄晓雪,她小姨故意让她成为老姑娘,以后没人要,那她赚的钱就便宜小姨一家人。
“咱们都是老黄家的人,伯母是为了你着想。晓雪,你也老大不小了,女人一过三十,就是名副其实的人老珠黄。你要为自己的将来考虑啊,可不能错过小周这么好的男人。”
黄晓雪淡淡地说:“伯母,谢谢你的好意。如果你真觉得他那么好,为什么不介绍给你女儿?”
大妈的脸色瞬间垮下来,“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知好歹呢?我这都是为了你考虑!”
之前一直没有说话的裴秀说:“晓雪姐之所以现在不考虑结婚,也是为了你们老黄家人着想。”
大妈这才注意到旁边站着个年轻漂亮的小姑娘,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女孩那双明亮清澈的眼睛让她感觉有点不自在。就好像是那双眼能把她的心思看穿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