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淮盐税入占大周朝税入的一半,难怪有人曾说?“煮海之利,重于东南,两淮为最”。
可想而知,其中多少利益纠葛、多少血色纷争了!
既然是要巡视盐场,那就不仅仅是一个了,两淮从北向南,依次而下,从赣榆到富安一共有十九个盐业重镇需要冯会龙带人巡视。
他们第一站就是赣榆盐场,虽然古今名字有变化,但是沈江霖查询了赣榆的地方?志信息后,便知道赣榆便是现代的江苏连云港地区,这里便是他们的起点。
这些盐场都分?布在淮河入海口附近,附近的居民世代以煮盐为生,大周朝刚刚建立的时候,为了方?便统一管理,便将这些人编为灶户,专门从事盐的生产。
而盐场之中也有最基层的盐官体?系中的人员,他们虽然不是正式的官职人员,属于是编外?人员,但是因?为有官府的认可,便成为了负责管理这些灶户的管理者。
这些灶户是世代相袭的,为了统治的稳定?,是不允许他们从事其他的职业的,地位极其低下。
他们日复一日要做的就是将海水引入盐田,然后等待里面的海水经过日晒蒸发后,得到了卤水,再?将这些卤水在大锅中不断煮沸蒸发,得到盐晶,之后再?进行过筛,便是可以进行买卖的食盐了。
等到沈江霖等人抵达赣榆盐场的时候,已经是四?月份了。
四?月正是春意融融的时节,但是他们一行人一进入盐场之后,就感受到了无比灼人的热气,沈江霖只觉得一股热浪迎面来袭,仿佛下一秒就进入了炎炎夏日。
负责此处盐场的管事连忙上前笑着介绍道:“这里是煮盐房,走过煮盐房前面就是盐场了,这里太热了,小的带大人们往前头去。”
煮盐房面阔八间,纵深十来间,里头全是一个个的大锅灶头,大概有四?五十个灶头左右,每个灶头前都站着一个灶户,正在用木棍搅拌盐水、不停添柴煮盐。
这些灶户都是二十到四?十岁左右的男子,年纪小一点的也有十六七八的少年人,好几个人热的已经脱去了衣衫,赤裸着上身在熬煮,这些人都极为精瘦,皮肤黝黑,个个沉默不语,许是受过吩咐了,冯会龙一行人走过的时候,连头都不敢抬。
有个胆子大些的年轻人一边搅拌盐水,一边偷偷抬头看了冯会龙等人一眼,被那管事发现了,直接一眼瞪过去,那年轻人吓了一哆嗦,连忙低头继续忙碌,再?不敢东张西望。
听着管事的介绍,冯会龙无可无不可的“嗯”了一声,然后带着人闲庭信步地走过这些灶户,穿过此处煮盐房,外?头便豁然开朗起来,正对着煮盐房的是两个极大的盐池,再?往前看便是一望无际的大海,翻涌着无数的浪花一次又一次地冲刷着浅滩,整个空气中都弥漫着咸腥味。
那管事姓崔,他指着外?头的盐池介绍道:“这两个盐池,宽五十里,长十里,每日需要一千余人进行引盐、晒盐的工作?,今日天气晴朗,这些人便需要从早上巳时初开始做到酉时末方?歇。”
冯会龙显然是兴致缺缺,一会儿看看这里,一会儿到那边走走,也不发问也不停留,根本就是在走马观花。
元朗本还有点的警惕之心,在此刻已经快消耗殆尽了,甚至他觉得自己做了那么多的布置都有些兴师动众了。
这个冯大人,还真的是一点活都不想干啊!
就在元朗陪着冯会龙乱逛之际,他的眼角余光一撇,突然看到一个相貌俊逸的年轻人正蹲在盐池边看着什么,不时还和旁边晒盐的盐丁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因?着已经有了百步的距离,元朗根本听不清楚他们的对话是什么,正是因?为听不清,元朗心中才更焦急了。
元朗顿时警铃大作?,立马转回身子,装作?无意的样子带着冯会龙往回走,同时朝着自己的人使眼色,示意他们拦下来一群没眼力见的,怎么就都跟着他和冯会龙往前走,不晓得看紧落在后面的人!
只是还没等元朗等人走近,沈江霖已经站起了身子,四?周看了一眼,发现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