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5 / 7)

商道人生 太极低手 12660 字 21天前

大的区别,基本上都是属于大宗的交易,牵涉金额巨大,百分之八的涨幅算是惊人了,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两个月前才又缓慢回落。

不过无论如何,大学城的概念还是对北区以及整个松台的地价是有所影响的,现在那两块地的价值比起当初拍卖时的价格拉来,也已经上涨了大约百分之八左右,有几块公认为比较热门地段比较好的也还保持在十以上,其中就包括了嘉义地产所购买的那两块土地。

在北区土地价格最高的时节,金大牙其实也动过要脱手的心思,毕竟就几个月的功夫能够赚上好几千万,这可是比辛苦做事甚至是抢银行都来得更快更便利。

可以说,对于金大牙的提议,韩易也曾经心动过,毕竟对于大学城的整体规划他们从罗海江的嘴里也是有所了解,要真的说大学城大有可为,那也是两说的事情,最终的结果还是要捏在政府的手里,先决条件就是要看政府舍不舍得投入了?另有一个就是要看中海市政府有没有意向要借取大学城的机会让松台区趁机上一个台阶,又或者仅仅是把松台区当成一个孵化器,等大学城成长之后就丢开一边,独自当家。

当初罗海江透露消息给韩易和金大牙两人,也包含了让他们两人提早囤地,然后再转手赚取差价的意味在里面。这是许多高层人士通常要用的手段,尤其是一些红二代三代之类的,更是对此类的操作得心应手。

相对于最早期的那类红二代开了一些所谓的信息咨询中心,其实就是依靠上层密布的关系网来搞一些特殊的批文,在那个刚开放的年代,全民计划经济刚刚转型之时,很多事都是要摸着石头过河,某些领域的批文自然是不能随便开放。众所周知,在那个时代,如果能够拿到某个领域第一手的批文,就可以很轻易地赚个盆满钵满,所以说,那个时候的许多高官子弟就是靠这个轻易地挖到第一桶金,而后再转型,办起各种实体,从而成就各种商业帝国。

而九十年代,这个门路开始转换,变成了土地资源,包括当时南海和北海的开发热,都是如此。商品经济发展到商品房产的年代,土地在今后几年甚至十几年内必然更加增值,这是高层的人早就可以预见的,他们的消息来源更加全面,也更加准确。

罗海江的背景不简单,对此类事当然也是耳熟能睹,驾轻就熟了,当然了,罗海江现在有了博思科技这个庞然大物在,自然是不再屑于搞这种花路,但是罗海江没兴趣,并不代表他不可以照顾身边的人,尤其是韩易这样关系亲密的小师弟。

土地转让,可以让韩易和金大牙两人轻松地赚到一大笔,不过相对于长远的发展,细水长流,韩易经过细致考量,和金大牙商议之后,取得了共识,决定还是走土地开发这条道路,毕竟这才是正道,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正道,那种转手打太极推手的事只能是偶尔为之。

当然,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土地拍卖之后应付的这一亿三千多万的土地款嘉义地产并没有一次性地全部付清。实际上,嘉义地产所付出的仅仅是先期的四千来万。

按照国内房地产开发通常的套路和规矩,嘉义地产也并不需要一次性全部付清全额,而是根据松台区政府对地产开发的支持政策,首期只要支付百分之四十,而剩余的百分之六十,则是按照合同条款在两年内付清。

百分之四十,也就是意味着嘉义地产先期只要拿出四千多万就可以拥有整个土地的所有权,这样一来,就大大减轻了嘉义地产的资金压力。

也即是说,嘉义地产拿出了四千万,只是短短的九个多月的时间,便获利将近两千来万,其利润差不多达到了百分之五十,可以说是非常的惊人。但是韩易和金大牙仔细算计,如果能够把这两块地全部成功开发,他们所能赚取的利润可就远远不止这两千万,而是两千万的好几倍,如果操作得当,把握时机,就算是赚上个十倍或者十几倍也不是个难事。

两者相较,孰轻孰重,韩易和金大牙当然分得清楚,所不同的是,这样操作的话,后续所要做的工作就非常多了,但是金大牙本身就是搞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