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2 / 3)

将佛教摧毁殆尽。八十年前,突厥人灭掉嚈哒,统御犍陀罗,一直到如今。法师,正因为犍陀罗这个西方门户一直落在外族手里,天竺国才屡屡遭受外敌入侵。如今,萨珊波斯大崩溃之后,伊嗣侯三世率领残部又到了犍陀罗,一旦控制不住,天竺恐怕就会再次迎来外族入侵。”

戒日王详细讲述着,最后他站起身,双掌合十,朝着玄奘深深一拜:“法师,朕想让您去收复的国家,就是犍陀罗!”

玄奘急忙把戒日王搀扶起来,他早已经猜出戒日王的打算,却仍然不解:“陛下,您想收复犍陀罗,为何不直接派兵过去?”

“法师您有所不知。”戒日王苦笑,“若是能直接派兵,朕去年冬天亲征旁遮普时,早就挥军渡河,把波斯人驱赶出去了。可是,不行啊!犍陀罗如今隶属于西突厥,吐火罗王派遣总督统治,朕只要过河,突厥势必挥军南下。就算朕不怕突厥人,别忘了还有伊嗣侯三世,他必定会帮助突厥人将朕的军队彻底歼灭,然后乘胜渡过五河地。更麻烦的是,就算朕有诸佛眷顾,把突厥人和伊嗣侯三世都打垮了,可伊嗣侯三世的背后,还有大食人在虎视眈眈。所以,朕根本无法开战。”

玄奘这才明白其中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敢情现在的犍陀罗,就像一块巨大的肥肉,谁都想吃,谁都不敢张嘴。戒日王的顾虑自然不必说了。大食人想吃,直接就会受到突厥人和天竺人一北一东的夹击;甚至犍陀罗的现任主人突厥人都不敢吃,只要突厥敢派兵南下,东边自然要引起戒日王的反弹,更难过的是,西边的大食人就会直插突厥的侧后方,把突厥大军和它的大本营割裂开来。

最舒坦的反倒是伊嗣侯三世。他带着一帮残部进入犍陀罗,三大帝国互相羁绊,他竟然如入无人之境。可伊嗣侯三世恐怕也是最焦虑的,这个局势必然持续不了太久,一旦打破,无论是谁先动手,他都会成为那一顿饕餮盛宴。

“那……贫僧又如何帮您收复犍陀罗?”玄奘最不解的问题就在这儿。他一介僧人,怎么去收复一个国家?

戒日王和戒贤法师对视一眼,哈哈大笑。

“提婆奴①,”戒贤法师说道,“这也正是我来到曲女城外找你的原因。犍陀罗曾经是我佛教的圣地,当地民众普遍信佛,虽然佛脉断绝了两百多年,各种外道混杂,但当地民众身上仍然存留着佛性。”

“老师,您为何这样断定?”玄奘对此并不乐观,他是亲眼见过犍陀罗的混乱无序的。

“因为犍陀罗人擅长雕刻,时至今日,虽然国内几乎无人信佛,可无论信仰是什么,雕刻佛像,贩卖各地,仍然是普通民众最重要的收入。”戒贤法师道,“老和尚我活了一百多岁,看惯世态人心,绝不相信一个以经营佛像为生的人,内心对佛会没有敬畏之心。只不过无人去点化他而已。”戒贤法师松垂的眼皮内射出睿智的光芒,仿佛看透了世间万象,“因此,陛下的意思是,委派你前往犍陀罗,宣扬佛法,唤醒他们内心的佛性,让这个国家重新皈依,让犍陀罗王重新皈依,我佛教北传的通道将再次打开。”

戒日王道:“只要犍陀罗人信仰佛教,事实上就相当于和我天竺国结盟,朕就会和犍陀罗王达成密约,派遣军队瞬间渡河,进入犍陀罗。如此一来,朕就会在三大帝国的争斗中占得先机,将犍陀罗作为牢不可破的重镇,彻底堵住天竺的西方门户。”

玄奘不动声色,快速分析着这种可能性。靠一个僧人说动一个国家信仰佛教,这在中原几乎不可能,但在小国林立、百教争鸣的西域、中亚和天竺,却比比皆是。经常会有佛教高僧和国王一席长谈,国王便大欢喜,改变信仰。甚至玄奘在天竺各国辩经时,就曾经和一些外道订下赌约,谁输了,谁就改变信仰追随对方。当然,玄奘是赢家。

玄奘思考的时间有点长,戒日王颇有些忧虑,望了望戒贤法师。

戒贤法师道:“提婆奴,你觉得如何?”

玄奘默默地点头:“弟子可以去试一试。”

戒日王大喜,戒贤法师却道:“并非试一试,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