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台上,经济学院的老师正在讲中储粮和四大粮商的博弈:“2002年,四大粮商就开始向中国引入美国转基因豆种,试图通过改变中国大豆的种植结构,为后续的收割计划打下基础。他们不仅将转基因大豆种子免费送到农民手中,还把转基因大豆低价卖给中国的粮油企业,但殊不知,免费的才是最贵的,第二年,他们就开始向我们索要专利费。

与此同时,早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四大粮商便利用政策放宽的机会,大量进口大豆,并逐渐占据了中国大豆市场的重要份额,由于四大粮商不断囤积大豆,导致市场上的大豆,需求大于供给,价格飙升,在2003年,大豆价格从2300元/吨飙升至4400元/吨。而这时,中国的粮油企业因为去年对情况的良好预判,已经进行了扩张,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高价采购大豆进行生产,经过这一波,我国粮油企业经济损失达上百亿。”

“这一仗,是不是打得有点憋屈?”讲台上的教授,苦笑一声,旋即,凛然道,“但我要告诉你们的是,有关粮食安全的战争,远远没有停止过。”

“2005年,四大粮商试图通过炒作小麦和玉米价格,再次做空我国主粮市场。”

“他们联合疯狂采购,企图通过收购中国粮食,推高市场价格,这次,中储粮顺其道行之,不断向市场抛售粮食,我们抛多少,四大粮商就收多少,最后,我国的抛售频率越来越大,四大粮商接连购买终于导致经济崩盘,就在这时,中储粮放出话,说我们的储备粮,够全中国人吃一年。此话一出,全球粮食价格下跌,中储粮将卖出去的粮食,又低价买了回来,这次,四大粮商不但未能成功收割中国市场,反而损失惨重。”

“我们不仅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同时也告诉世界,想要通过做空中国市场的手段对我国进行粮食围剿,此路行不通。”

这个例子一出,下面学生的表情果然好转了几分。

但讲台上的教授,却淡淡一笑,给大家泼了盆冷水:“但你们以为这就万事大吉了吗?远远没有。”

“现在的农业竞争,更多的是科技竞争,创新竞争,因此,粮食安全同样重要,我们自主研发的高质量种子一旦流失到国外,就会被外国人进行研究和种植,一旦国外培养出更优秀的植株,就会通过收取专利费、低价售卖等方式,反过来围剿我国粮食市场。”

“一粒种子,足以摧毁一个国家的农业。”

“我说这些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想告诉大家”

“农业同样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

“昨天我也去听了我们学校年轻教师的公开课,我想说的也是这句话,年轻人,别觉得专业前面加个农业、或者从事农业就不高大上了,就低人一等了,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四点五十,下课铃声敲响,课程也随之结束。

项泊诚和贺轻舟到的时候,叶迦音正在教室里接受采访。

镜头里,编导正在提问:“上次您上公开课的时候,我们听到一句话叫我国粮食要保证‘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其中的口粮指的是水稻和小麦,谷物肯定就是以大豆和玉米为代表,那据我了解,我国的谷物供给,尤其是大豆供给,对国外市场的依赖性极强,我看数据已经超过了80%,但我有个问题很想问,我们国家又不是种植不出来大豆,想要实现百分百的供给并不是不可能,那为什么不能说,保证谷物的绝对安全?”

叶迦音面对镜头,娓娓道来出背后的逻辑:“因为我们国家的耕地面积是有限的,想要实现大豆百分百的供给,那我们的耕地面积就要扩大,耕地面积一旦无限扩大,必然会影响到城市化和工业化建设,这是一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

“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

而现在,Z大农科院研发的新型大豆种子即将问世,这个种子的名字,其中有个字,叫“菽”。

菽,大豆的古称。

提及曹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