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2 / 2)

,“方才怀英可在外头。”

宜贵妃点点头,“那孩子想必也心系陛下,这才着急了些,对海公公说了些冲动之词。”

“你倒心善,谁来都能在你口中讨两句好。”

炀帝的视线落在了姜若身上,“朕听闻怀英那孩子将朝中政务处理得妥当,好几位大臣对此赞誉有加,不知你这个阿姐出了几份功劳?”

“父皇谬赞了,二弟年轻气盛,也就是大臣们包容,这才得了些美誉,做不得数。”姜若道。

炀帝又笑了一笑:“你倒是和你母妃一样心善。不愧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对于一位正值壮年的帝王,当然不会想听见自己的子嗣有了媲美自己的能力,而且还得了大臣的赞誉……这难道不是在暗示姜怀英有结党私营的嫌疑吗?因此姜若嘴上在弱化姜怀英的能力,实则是帮助他排除皇帝的忌惮,倒也算一位为皇帝着想的好阿姐。

但奈何,这一番话说到了炀帝面前,这可是玩弄权术的好手,哪里看不出姜若对姜怀英的维护之意,因而眉眼里藏了些冷色,“也对,怀英年轻气盛,如今朕也回来了,他也该继续去上书房上学了,这朝中的差事,就由若儿暂代吧。”

“父皇!?”姜若一派震惊的神色,怎么也想不到这一出。

可炀帝显然,炀帝已经下定了决心。

这惊喜来得格外地突然。

翌日,炀帝就久违地上朝,宣布让姜若暂代监国。

此消息一出,全臣哗然,纷纷劝诫,但皇帝心意已决,再加上皇帝此时正值壮年,看起来也不想老糊涂到把自己的皇位真的交给一位公主的样子,也许是风寒的后遗症还未好完全,群臣说服这自己接受了。这种牝鸡司晨的日子想来也不会持续太长。

破天荒地,姜夕主动出了湘水宫,去接姜若下朝。

可显然,在守株待兔的不止姜若一个,还有被莫名夺了权的姜怀英。

姜怀英一早就接到口谕让他去上学,本来这也没什么,父皇回来了,自己交出监国一位很正常,但如今夺走他的权的不是父皇,而是姜若!再加上前几日父皇对自己莫名冷淡的态度,姜怀英立马坐不住了,要来找姜若给一个说法。

姜若还未出现,姜夕只能和姜怀英大眼瞪小眼。

姜怀英显然也气急了,见到姜夕就冷飕飕地出言嘲讽,“你一个傻子,不会也想行那牝鸡司晨之事吧。”

姜夕没有骂回去,只是眼珠子一动不动得盯着姜怀英的脑袋,思考。

昨日姜若主动在皇帝面前为姜怀英开脱,是不是行的就是那以退为进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