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1 / 2)

知人知面不知心。

郭大的事情给了自己一个教训,有的人,你可以贴心贴肺的相信他,比如赵巨鹿,有些人,你可以试着相信。

比如李寄和刘阳平。

但有些人,你在信任的同时,一定要一直对他保持怀疑。

比如赵秋瑞和李凤良。

要不然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毕竟这世间的每一个人,都是他自己生活世界里的主角,都有他自己的心思和算盘。

信任,是要经过磨难来建立的。

而且再志同道合的人,随着局势的变迁,最后都有可能出现分歧而各奔东西。

比如太平天国的那一拨人。

自己必须谨防这种情况。

李寄嗯了声,“反正如今九十八名绿营军士卒已经被打散,赵秋瑞和李凤良两人纵然是总旗,可在你和赵巨鹿的掣肘下,应该也做不了什么。”

卢象英沉默了一阵,“明日出兵后,我们的策略还是之前商议的那样,对乡绅富贾,先礼后兵,道理讲得通愿意拿钱出来最好,道理讲不通,我就让赵巨鹿拔刀和他们讲,到时候若是杀了人,介立,你可不要有妇人之仁。”

雪崩了,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明末的山河陆沉,乡绅富贾谁没有那么一点点责任?

别说现在动刀。

就算是支持了自己反清的人,等将来大业既成后,在利益再分配时,自己也要对这些乡绅富贾下手――明朝的制度,早就彻底推翻重建了。

所以卢象英一直觉得,南明宗室是要去找的,毕竟也是一股力量。

但复不复明,真不好说。

如果南明宗室愿意改制,大家好说好商量。

如果不愿意改制?

我卢象英不介意反清之后再次为天下百姓挺身而出。

李寄犹豫着没有吱声。

恰好徐氏过来收拾没吃完的花生米,卢象英从桌子上端起来递给徐氏,不经意间,手指相触了一下,卢象英倒没什么。

就觉得徐氏的手指很凉,手感不错。

徐氏却羞红了脸。

端起花生米低头就跑了,像个受惊的小兔子,花生洒落一地也没注意。

李寄看着这一幕。

心里唉了一声。

冤孽啊。

卢象英起身欲走,“早些睡了罢,接下来这一串事情中,你这个天雄军‘军师’要做的事情一点也不比赵巨鹿拔刀轻松,还是早些歇着养精蓄锐,才能舌绽莲花说服那些乡绅土豪。”

李寄沉默了一下,道:“其实有些兴奋,睡不着。”

明天,大兵出城。

意义重大。

意味着,天雄军反清,真正的走上了道路,一条极其艰难的道路!

65章 分歧

卢象英笑了笑。

谁不是这样的。

却听得李寄迟疑的道:“事情真要到那一地步么,如果咱们一旦对乡绅士族动刀,消息传开后,其他乡绅士族很难再选择支持我们了。”

他有点担心。

卢象英有些意外,他以为以李寄的经历,加上他这些时日在那些乡绅士族面前吃的瘪,李寄应该对乡绅士族有怨念才对。

沉吟了片刻,问道:“介立,你负责后勤方面的事宜,这一个月内,咱们五百天雄军消耗了多少粮食,你应该比我更清楚的罢。”

再不找到粮草物资,别说反清了,义军先自己散了。

这一个月,卢象英很有些捉襟见肘。

倒不是说没钱。

其实钱还有很多富余――不得不承认,江阴徐族徐屺那个地下室里的财富,如果全部买成粮食回来,足以让天雄军再支持许久。

加上那一百绿营军来江阴城时,带了不少的粮草。

何其正又以徐府重建的名义在周边买了粮食回来。

所以天雄军目前状况极好,但只是看起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