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2 / 2)

我们家在上官里的宅子,就在最中心的位置。

当年我每次到这里来,都是因为祭祖。跟着大人们拜这个拜那个,心不在焉囫囵了事。这一次来,则不得不认真地打量周围。

那祖宅,一共三进的院子,中规中矩。远远的,我能望见屋顶上已经长了草,可见这几年也没有人打理过。

不过,上官里并未因为这祖宅而显得落魄。

因为这里比我家祖宅光鲜的宅子有不少,一座接一座,鳞次栉比。

这倒不出乎我的意料。族中除了父亲这一支之外,累世做官的还有不少,族人们各显其能衣锦还乡,将漫不经心的国公府产业比下去也实属平常。

路边,有一棵巨大的银杏树。经过之时,有些老者正坐在树下纳凉,见到我们,他们纷纷张望而来。

忽然,一名老者起身走来,将我们叫住。

“郎君!”他走到兄长马前,睁大眼睛望着他,又惊又喜,“敢问郎君,莫非是国公府的大公子谚郎?”

兄长定睛看了看,忙下马来,道:“侄孙顾着行路,竟不曾认出三叔公,三叔公莫怪!”

老者笑呵呵,道:“当年一面之缘,不想谚郎还记得老夫。”

兄长又招呼我们几个过去,对我说:“前些年外祖父生病,我到洛阳来探望,顺道去祠堂里祭拜。那时,正是三叔公过来帮的忙。”

我了然,忙带着三个弟妹上前行礼:“侄孙见过三叔公。”

第一百五十章 上官里(下)

三叔公看着我们几个,又是感慨又是惊讶,道:“当年我听闻国公府出了事,谚郎和娘子几个都……”

他没说下去,兄长忙接着话,道:“如今我们都已经赦了罪,回乡来看一看。”

三叔公了然,抚须颔首:“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这时,树下乘凉的几个人都围了过来,三叔公一一引见,竟都是同姓的亲戚。男男女女,都是上了些年纪的,有些看着面熟,想来我从前曾经见过,只是记不得称呼。

“如此说来,谚郎要到老宅去?”一人问道。